新闻资讯

海曙区垃圾分类: 创意无限, 绿色同行
发布日期:2025-08-15 23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征程中,宁波海曙区不断创新宣传方式,将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,不仅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环保的种子,更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绿色生活的热潮。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科技模型,从社区亲子活动到节气文化融合,海曙区正以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宣传策略,诠释着垃圾分类的新风尚。

手工制作与艺术创作:指尖传递环保理念

新桥社区于8月5日举办的“制扇绘绿意”青少年竹编扇手工制作活动,成为垃圾分类宣传的一大亮点。活动中,青少年们不仅亲手体验了竹编技艺的魅力,更在扇面上绘出了对环保的美好愿景。“垃圾分类一小步,绿色生活一大步”等环保标语,与竹编扇的清新自然相得益彰,让环保理念在指尖传递。青少年们在制作过程中互相交流、帮助,有的还在扇面上写下环保宣言,表达了对地球家园的关爱。

与此同时,枫园社区的“垃圾分类变废为宝”活动则通过“巧手妙思,废纸生花”的主题,引导孩子们将废弃彩纸转化为实用杯垫。在志愿者和家长的陪伴下,孩子们发挥创意,将原本废弃的纸张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。这一过程中,“物尽其用”的环保理念悄然生根,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乐趣和意义。陪伴孩子参加的王女士感慨道:“活动巧妙又有意义!孩子不仅动手体验了创造的快乐,更明白了‘废品’也能成为宝贝。回家后,他主动提出以后要把漂亮纸片都收集起来呢。”

马园社区的“咖啡渣变形记”活动更是别具一格,孩子们将废弃的咖啡渣与环保黏土融合,制作出了一件件充满创意的冰箱贴。活动中,孩子们首先将收集自社区咖啡吧的咖啡渣细心晒干,随后按比例与环保黏土充分融合。深褐色的咖啡渣不仅赋予黏土天然质朴的色彩与独特颗粒质感,更巧妙转化了“厨余垃圾”的身份。在社区志愿者徐娇指导下,孩子们将混合材料填入星星、小熊、树叶等各式模具,耐心压实塑形。脱模后,一件件散发着淡淡咖啡清香的素胚静静晾干,等待被赋予个性色彩。最终,孩子们用环保颜料为作品点睛,原本可能被丢弃的咖啡渣,就此蝶变为兼具装饰与实用功能的个性冰箱贴。在志愿者的指导下,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资源再利用的技巧,更深刻理解了“变废为宝”的绿色理念。一枚枚咖啡渣冰箱贴,成为了孩子们践行环保的小小见证。此次活动使用的咖啡渣均来自社区共建“小南童学”咖啡吧。马园社区通过链接在地资源,持续探索寓教于乐的环保实践路径。

科学模型与互动体验:创意实践中提升环保意识

学院社区将科学模型制作与垃圾分类知识相结合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手工课。在“乐乐号”水栖快艇的制作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模型组装技巧,更在社工和志愿者的引导下,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。螺旋桨用回收塑料瓶制作,船体打磨产生的木屑如何分类投放……这些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参与度,让环保教育变得生动有趣。试航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,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船在水面划出优美的弧线,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
节气文化与残健共融:传统中融入绿色生活理念

立秋之际,南塘社区举办的“‘啃’下暑气,‘咬’住甜蜜”主题活动,将传统节气文化与垃圾分类环保理念巧妙融合。在“啃秋吃西瓜”大赛和垃圾分类互动环节中,残障人士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,体验了传统节气的乐趣,更在实践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技巧。网格员和垃圾分类督导员现场指导残障朋友将西瓜皮、纸巾等废弃物分类投放,让大家在实践中掌握了分类技巧。这场活动不仅传递了绿色生活理念,更促进了残健共融,让环保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。

社区成长与家园建设:童心绘就绿色未来

春城社区联合望童幼儿园举办的“毕业季儿童成长仪式”,以绿色风车墙为载体,展示了孩子们对美好家园的期许。这面由孩子们绘画作品装点的风车墙,不仅记录了他们在社区的成长足迹,更成为了环保理念的传播阵地。孩子们通过垃圾分类督导、环保宣传等行动,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家园建设贡献力量,被授予“小小家园唱响者”称号。社区党委书记表示,未来每年毕业季,社区都将邀请毕业班孩子在此绘制心中家园,让他们成为家园建设中的“唱响者”“参与者”“建设者”。

未来,海曙区将继续探索更多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宣传方式,让垃圾分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,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。

通讯员刘佳宁



相关资讯